【绵阳文明网】

  > 专题活动 > 5.1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 > 全国劳模
1960年全国劳模刘仁良——提出教学“五认真”制度曾在绵阳地区推广
发布时间:2014-05-04 来源:绵阳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屋子里收拾得很干净,偶尔也侍弄一下屋后的花草。更多时候,他用阅读来打发自己的时间,一套《上下五千年》,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他还是觉得越读越有味。

  他就是刘仁良,今年81岁了。1960年,在绵阳魏城小学校长的岗位上,刘仁良获得全国教科文系统三等先进,享受全国劳模荣誉。时年,刘仁良只有27岁。

  “干任何工作,都不能挑肥拣瘦”

  1949年从绵阳县师范毕业后,绵阳解放了,当时刘仁良不到17岁。

  刘仁良回忆,解放前国民党“壮丁抓得凶”,为了躲 “抓壮丁”,他和哥哥都选择读师范。毕业后他想继续读书,记得是1950年春节正月初十,听说西南军政大学正在招生,他跑去报考,很顺利地就被录取了。

  也正是太过顺利,受旧社会影响太深的母亲认为,那很可能是“抓壮丁”,说什么也不答应他去。书读不成了,没多久他被招进绵阳军管会,经过6天的培训后,他到魏城区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1年,党中央决定各类学校全部复课,知识分子归队到学校任教,刘仁良根据组织安排,到了原绵阳县沉抗小学一所村小任教,在这里一干就是两年多时间。农村的条件艰苦,刘仁良有着年轻人的激情,但他坦陈,最开始还是有点“挑肥拣瘦”的心理,跟同事比工作是不是轻松、比待遇高不高。

  没多久,刘仁良发现了自己思想上的问题,“干任何工作都不能挑肥拣瘦,那样去比工作、比待遇要不得,人不能为了这些而活着”。解决了思想认识的问题,刘仁良干劲十足,个人能力很快凸显出来。1953年,他从村小调到沉抗中心小学,1954年加入共青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干好工作,是共产党员的本分”

  获得全国劳模荣誉,是在1960年,时年刘仁良刚刚27岁。

  1957年调到魏城小学任教导主任,为了更快适应岗位,刘仁良买了一套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的教材。那次自学经历,“对我一辈子的用处都大”,也让他对当时的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国家建设需要人才,而教育工作就是培养人才。”经过反复思考,刘仁良提出发展教育事业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教学中,他还提出了“三勤、四清、五认真”的教学制度。

  刘仁良回忆,当时粮食不够吃,他与教职员工利用星期天、下班时间种粮食补充伙食团,晚上备课改作业的煤油不够,就用松树棍当灯,“那时候,大家都不怕苦,全心全意献身教育”。

  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学校教育质量大大提升,各项考核全县第一,名列全省前茅,被四川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旗学校。而他提出的教学工作“五认真”制度在绵阳地区推广。1960年,在全国教科文卫体新闻出版先进代表会上,刘仁良被授予全国先进,享受全国劳模待遇。

  “没想到国家会给我这么大的荣誉。”刘仁良坦承,从参加工作到入团、入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分,把工作做好,也是应尽职责。

  “时代在进步,有更多的人值得宣传”

  从当年的魏城小学校长,到1978年调绵阳三中任副校长,再到1984年调绵阳市(后来的绵阳市中区)大学中专招生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虽工作岗位在变动,但刘仁良一直保持当年的工作作风。

  在绵阳三中,分管教学和后勤财物的刘仁良,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研究如何改进教学工作,仅3年时间他的笔记和座谈记录本厚达80厘米。在招办的10年时间里,招办每年的年终考核评估工作一直稳居地市第一名,1992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

  这些出色的成绩,在刘仁良看来,是与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就他自己而言,“干好工作,是应该的,是本分”。1993年退休之后,因身体多病,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呆在家中休养。偶尔也有单位邀请他去给年轻人作事迹报告,还是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成行,但每次他都认真写好材料送过去,“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应该完成”。

  对此次采访,刘仁良最初很犹豫,甚至表露出委婉的谢绝,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与记者见面。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他的荣誉与成绩都属于过去,时代在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发展得那么好,还有更多的人值得去宣传”。

  (绵阳晚报)

责任编辑:赵丹丹
关 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