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留守儿童的“大文章”要架好“四步结构”
发布时间:2016-07-18 来源:绵阳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2016年5月-6月,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开展了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项调查,并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关系两方面内容做了报告分析。报告表明:目前,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能力培养和生理卫生指导方面比较欠缺;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子关心不够,留守儿童对于亲情的渴望、父母的陪伴诉求非常强烈。(7月13日 四川新闻网)

  众所周知,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川军”遍布天下。自然,留守儿童数量也特别多。调查表明:四川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400余万,留守儿童数量达254万人,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占97.5%,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在家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占1.9%,孤儿占0.6%。

  李克强总理指出:“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然而,抓实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却是一个让人棘手的问题。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笔者认为,当前至少要走好“四步”。

  建立机构。留守儿童群体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力量完成这一任务,组织领导的重任只能由当地党委、政府承担。建议市、县一级应在教育局设主管机构,人员2--3人即可,专门负责考核督查;乡镇党委政府、当地学校必须有人员兼职负责组织。

  打造平台。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暑假,学校的教学设施、运动场地、图书室、阅览室等都应对留守儿童开放,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体育、棋类、书法、表演等活动培训种植、养殖技能。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只要能够吸引学生、能培养学生特长即可。

  组建队伍。在现有条件下,完全由国家配备专职人员并不现实。退休教师、大学生村官、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员、乡镇干部、事业单位人员中的志愿者,经本人申请、乡镇党委考察、相关机构备案,即可从事管理工作;派出所人员不定期巡查;在职教师分批次参与。

  筹措经费。活动的开展必须依靠经费来支撑。经费应来源于县以上政府的专项补助、留守学生家庭的投入、社会团体和慈善人士的捐赠。同时,鼓励各级党政、学校、事业单位把节约的公务费投入其中。如果政府感到财力不足,也可用政策得优势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呵护留守儿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党政合力、干群同心,敢于“下深水”、舍得花力气,我们就一定能抓出特色、抓出成效。(闲看云起)

责任编辑:赵文静

主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