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激活发展“因子”打造全域旅游生态环
2016-09-26 13:47:00 绵阳文明网

  2016年1至6月,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143.19万人次、同比增长26.97%,实现旅游总收入217.93亿元、同比增长28.32%;在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上,我市重大旅游投资项目签约金额26亿元,10个重大项目入选全省优选旅游招商项目;“中秋”小长假,绵阳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59.08万元……

  围绕“加快把绵阳建成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目标,我市抓紧建设重大项目、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大力实施“旅游+”,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

  抓项目抓服务

  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产业“龙头”,将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和相关配套建设项目结合起来,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势在必行。我市狠抓旅游项目招商,重点推进60个旅游项目建设,涵盖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科研科普,以及湿地文化旅游整合提升、美丽乡村旅游提升、特色旅游主题文化建设等多个内容。全面实施旅游景区创新提升工作,与国际标准对接,促进各类景区交通、设施、环境等硬件提升。

  以提升旅游软件设施为着力点,加强旅游服务培训,组织实施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严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以及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欺诈和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加强各大景区景点安全检查,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让广大游客玩得舒心安心。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我市有了更多耐看耐玩的景点,进一步提升了绵阳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诗如画的绵州风情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八方来客。

  创新营销模式

  提升绵阳旅游知名度

  春季赏花地图、夏季赏荷地图、金秋赏红叶攻略……今年以来,我市乡村旅游“耍法”特别多,市旅游部门贴心推出了各式观赏地图、游玩攻略,方便游客“按图索骥”。与蚂蜂窝网合作,推动绵阳旅游攻略正式上线,为游客多角度呈现绵阳旅游风土人情。

  这些只是我市创新营销模式,叫响绵阳旅游名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进“互联网+旅游”营销模式,一边通过提炼本地元素、深挖特色旅游资源来精心包装旅游产品、策划推广内容;一边通过大力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来“卖力吆喝”,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出行选择。

  我市还加大对省外和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重点组织旅游企业赴西安、贵州、北京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周末微度假”等宣传营销活动。加强与成绵乐高铁沿线城市、成渝经济圈、大九寨旅游区域、川陕甘渝地区的交流合作,通过开展线路整合、市场营销、形象宣传、产品展示、人才交流等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赢,大大提升了绵阳旅游的知名度。

  大力实施“旅游+”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今年旅游业的一大热词。绵阳旅游也开出计划清单:从大力实施“旅游+”、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上寻求突破,不断激活旅游发展“因子”,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在充分保护和利用好优良生态本底、厚重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我市大力实施“旅游+产业”专项行动计划,通过推动旅游与科技、文化、农业、林业、工业等行业的大融合,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体育休闲、文旅体验等产业,积极开发乡村回归、非遗体验、康体养生、绿色健身、研学旅行等个性化、参与式旅游产品,努力将生态环境、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促进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

  一大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新产业项目不断涌现,包括以江油李白文化产业园、126文化创意园为代表的“旅游+文化”产业;以佳昊农业为代表的“果业+创意体验设计”产业;以平武走马羌寨、北川石椅羌寨为代表的“民俗技艺+情景化体验设计”产业;以盐亭西部水产为代表的“渔业+多元化渔乐体验”产业……科技、文化、农业等产业纷纷与旅游业紧紧“相拥”,催生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又一片“蓝海”。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