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绵阳市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
2017-12-26 10:48:00 绵阳文明网

  入冬的绵州大地,虽寒气逼人,却也有“亮丽风景”,为肃杀冬季装点出几分春色——

  田间地头,一片片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村社之间,产业扶持、基地带动、智力扶持等帮扶模式亮点纷呈。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美丽乡村好景象。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将民营企业、社会公民等社会力量结合起来,探索形成合作社与贫困户利益连接机制,共同演绎出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彩“大合唱”。

  不拘一格的扶贫形式,丰富多彩的扶贫内容,汇聚成高亢、雄浑的旋律,如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暖绵州大地。

  创新“三种方式”凝聚各方资源共同发力

  贫困户“家底薄”,要脱贫“造血”,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变资本成为关键。

  在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中,我市创新帮扶机制体制,调动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引导动员全市各地社会组织对标聚焦、全力攻坚,探索出了梓潼县“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人口”、安州区宝华生猪养殖合作社的“5432”等一系列扶贫模式,通过“带”“垫”“送”3种方式,着力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

  “由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不仅帮忙垫支资金,产品也统一出售,”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绵阳“插花式”贫困情况突出,物资贫困和能力贫困并存,这些模式,既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到了新路径,解决了返贫问题,还解决了空壳村问题。

  在实际发展中,各地社会组织也始终把贫困户的利益摆在企业前头:不仅采用订单收购、保底收购等办法,而且对贫困户进行二次返利,保障贫困户利益,增强脱贫信心。

  贫困户得了实惠,产业也搞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美,越来越有奔头。

  年末岁初,梓潼县许州镇栏杆村贫困户宋含明家里喜气洋洋,他告诉记者,通过扶贫贷款入股梓潼县栏杆养殖专合社,没操啥心,没费啥劲,通通交给政府和企业代养,得到了近4000元分红。“生猪成了钱袋子,今年可以过个好年!”宋含明笑得合不拢嘴,“我的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哪里想到这样轻轻松松也能拿钱?我拿这些钱买了一批鸡苗,奔康致富信心满满。”

  成立“一个中心”增强贫困户“造血”内生动力

  冬日暖阳,走进三台县前锋镇杨五沟村三社梓州藤椒产业基地,目之所及,一簇簇藤椒苗映入眼帘,藤椒产业西北带由此雏形初现。

  如何依靠这些藤椒实现助农增收?三台给出的做法是创新“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推动藤椒产业发展。

  “我们公司带头成立了藤椒专合社,不仅提供统一采种、统一育苗、统一苗木田间管理,还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梓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华介绍,农户不仅可以将土地流转给专合组织,再以劳力入股的方式加入专合组织,从中赚取劳务费,还可由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组织,在闲置低产坡耕地上种植藤椒,以此获收。

  今年6月,该地贫困户范友菊种植的5亩藤椒,因为品质高,每公斤卖到了10元,纯收入接近2.5万元。“去年我参加了好多场培训会,按照专家教的一步步走,藤椒品质提高了不少。”范友菊高兴地说,“以前在土地里种庄稼,年收入也就两三千元,哪有现在好!”

  单筷难夹菜,独翅难飞天。不只三台的藤椒专合社,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成立了绵阳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由农业、林业、水务、扶贫、供销等社会组织组成专业联盟,吸纳贫困村致富能人和各类私营企业加入,针对各地规划布局发展特色产业,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品牌等,将贫困户零散的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促其增收脱贫。

  如今,绵阳各地已组建了藤椒、猕猴桃、獭兔“脱贫奔康产业促进会”等一大批专注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专业社会组织,带动78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约4000元。

  构建“一张网络”形成社会大扶贫格局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全市之力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精、准、快”的脱贫目标。

  在绵阳,“政府推动、平台支持、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脱贫攻坚也搭上了“互联网+”这辆高速发展的快车:通过建立脱贫攻坚“1431”管理服务网络,创新搭建扶贫第三方网络平台“太阳公社”,引导社会扶贫资源向贫困地区精准汇聚,推动社会扶贫新发展。

  该平台具体如何操作?

  打开“太阳公社”网站,扶贫超市、扶贫志愿者、监督举报、信息发布4个栏目一目了然,贫困村、贫困户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全部录入其中,爱心企业(人士)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帮扶方式。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也动不得。”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手机APP对网站募集的扶贫资金都有公告公示,用在哪里,用了多少,罗列得清清楚楚,贫困村、社会人士代表可随时查看。

  黄国吉是盐亭县黄溪乡金禄村村民,体弱多病、家中贫苦。一到冬天,阴寒的天气更是让他苦不堪言。村第一书记把他的需求编排成文字、配上说明,放到了“太阳公社网”上。两天后,爱心人士把黄国吉需要的电热毯、烤火炉拉进了村,送到了家。

  像这样“爱心对接”的事例,在绵阳力推的“互联网+社会扶贫”中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太阳公社网”捐赠资金(含物资折价)已超过200万元;共发布5177户贫困户和492个贫困村信息,超过1000户贫困群众通过网站与爱心帮扶人士结成对子。

  众人拾柴火焰高。打赢脱贫攻坚战,众志成城奔小康,绵州大地激情奔涌、攻势更盛。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