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绵阳市全力参与“8·8”九寨沟地震救援工作纪实
2017-08-14 11:27:00 绵阳文明网

  ●依托绵阳平政汽车站、平武客运站和九环东线绵阳段“两点一线”,绵阳市救援力量从震区安全转移游客和群众4.2万余人

  ●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车161辆,在27个管控点和省道S205沿线布置警力1402人,确保灾区群众和游客安全转移

  ●我市共提供医疗服务1509人次,截至8月13日18时,共收治地震伤员75人,均得到妥善治疗。

  ●全市累计已向灾区调运帐篷500顶,饮用水、方便食品、消毒剂等应急保供物资8161件

  ●全市组织志愿者1500余名,设立志愿服务站点80余个、疏导服务站50余处

  大地悲歌,山河呜咽。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顷刻间,风景秀丽的“人间天堂”美丽九寨落入死亡之弧,数万同胞被困,命脉存系生死之间。

  “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

  灾情就是命令!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成立“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并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启动。

  救援刻不容缓!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我市卫生、公安交警、消防、电信等单位和平武、江油等各路力量紧急驰援。

  据统计,九寨沟7.0级地震共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其中重伤45人),转移疏散游客、外来务工人员共计61500余人(含126名外国游客),临时安置群众23477人。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不是机械的统计,这是全体中华儿女血脉相连的牵绊!

  集结:生命为号,赶赴一线,党性凝聚抗震救灾强大力量

  突如其来的天灾,是无情的暴击;全力以赴的救援,则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

  8月9日清晨6时,省委书记王东明,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已经达到地震核心区——九寨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紧急召开。

  “把疏散人员特别是游客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王东明现场安排部署救援工作:目前灾区经绵阳平武和甘肃文县的两条对外公路通道畅通,要有序组织人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向外转移。

  大灾应急救援,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如何迅速、有序、安全,将被困游客经九环线转移出去,是绵阳本次抗震救灾的一项重大任务。

  9日上午,市委书记彭宇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开始在救援一线“四处奔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距离九寨沟140多公里的平武县,是受灾游客从九环线上撤离的第一处“安全岛”,而绵阳则是这次生命救援的“大后方”。

  在江油召开的“九寨沟地震抢险救援工作紧急会议”上,彭宇行一再强调:全力以赴完成好省委、省政府交办的紧急而重大的政治任务。牢牢抓住保畅、转运、服务三个关键,完成灾区群众和游客的转移、安置工作。

  “通往灾区的道路是否畅通?”“帐篷什么时间能送到灾区?”“伤员目前情况如何?”在平武客运站、绵阳平政汽车站两个集中转运站,在平武、北川、江油沿线设立的“九寨沟地震临时应急救助服务站”,在江油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彭宇行、刘超马不停蹄,部署救援力量深入震区、连续作战;安排交通警力抓好运力保障;嘱咐党员志愿者做好综合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妥善救治每位伤员……

  地震已经过去6天了,依托绵阳平政汽车站、平武客运站和九环东线绵阳段“两点一线”,我市救援力量从震区安全转移游客和群众4.2万余人。

  使命在肩,责任在心。全力以赴的“绵阳”,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救援:灾情为令,爱心涌动,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平安回家

  “到了平武,心里的大石头才算落下,觉得自己安全了。”10日晚,在平武客运站,来自贵阳的蒋先生一家乘上了回家的大巴,他拉着记者的手,诉说着对平武救灾人员的感激之情。

  从九寨沟转移到平武,从平武转移到绵阳;数万游客来到绵阳,经由公路、铁路、航空等方式安全返回家乡。

  道路是地震灾区的生命线。

  为了确保交通“生命线”畅通安全,有力有序安全疏散转移灾区群众和游客,地震后,我市各地各相关部门高速运转,一刻不停——

  平武县派出养护人员103名、机械15台次,对九环线东线震后情况进行摸排,及时清理沿线垮方和飞石,确保灾区主通道的畅通安全;

  江油市成立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多处综合服务站,做好对九寨沟游客、过境车辆的饮水、医疗和停放等后勤保障工作;

  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车161辆,在27个管控点和省道S205沿线布置警力1402人,站岗执勤、昼夜值守,确保灾区群众和游客安全转移;

  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专门力量,在中转疏散九寨沟灾区群众和游客的平武汽车客运站值守,组织运力346辆,共集中转运地震灾区群众和游客6166人;

  绵阳南郊机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预留停机位2个,转移游客470余人,全力为游客提供改签、医疗、餐食、心理疏导等服务;

  市旅发委立即启动《绵阳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连夜搜集我市旅行社组织的赴九寨沟方向及绵阳境内景区游客的安全情况;

  紧急救援的黄金72小时,从第一分钟开始,救援的队伍就在奔跑。

  这72小时,绵阳市参与救援的党员志愿者、公安民警、交通运输保障人员、医护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更没有一个人退缩。

  救治:医者仁心,为爱卷袖,让每一位伤员得到妥善救治

  “感谢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这几天医护人员十分忙碌,大批伤员往绵阳转,和其他伤员相比,我的伤不算重,想把好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8月11日,我市救治的地震伤员中第一位转院返家的外地伤者赵华,坐上开往成都双流机场的救护车。

  生命至上,救治伤员必须争分夺秒。地震当晚,我市第一时间统一协调组织市四0四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三医院、市中医医院以及平武、北川等地数支医疗救援队伍,调集全市共10辆救护车、52名医护人员,分批次星夜奔赴九寨沟县开展伤病员救治转诊工作;并安排10家医疗机构预留350个床位,做好后续救治的准备。

  包括赵华在内,我市共提供医疗服务1509人次,截至8月13日18时,共收治地震伤员75人,均得到妥善治疗。

  灾难无情,医者有爱。我市参与转诊的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中,有的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晕倒在病床前,有的刚刚做完手术又立刻投入到抢救中……为了抢救生命,他们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在灾难现场、在转诊路上、在手术抢救室,他们疲惫而忙碌的身影让人肃然起敬。

  温情的一幕幕,也在绵阳各大医院不断上演:加拿大游客Kathryan在我市接受治疗,康复出院前写下感言:“中国朋友很友好,四川依然美丽,谢谢你,绵阳!”87岁的杜付成是转诊伤员中年龄最大的,接受了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他,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感谢绵阳,我还活着。”

  除了这些战斗在救灾一线的医生、民警,大灾面前,有着“5·12”特大地震经历的绵阳人更是感同身受,全市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

  全市累计向灾区调运帐篷500顶,饮用水、方便食品、消毒剂等应急保供物资8161件;

  全市组织志愿者1500余名,设立志愿服务站点80余个、疏导服务站50余处;

  震后三天,全市上千市民参与献血,共采集全血371350毫升,机采血小板17个单位治疗量;

  北川卫计党员志愿服务队抽调36名骨干医护人员和8辆救护车,设立医疗救助点3处,收治地震伤员5名,询诊41人;

  平武县颐生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全国慈善总会,向地震灾区首批捐赠价值10万元的窝托泉天然饮用水;

  ……

  这是一场与时间竞速的生死救援,也是一场血脉相连的全城接力,更是一场邻里守望、有难同当的责任担当。

  游客的安全撤离不是结束,伤员的紧急救治仍在继续。保畅服务、物资储备、医疗救助、灾后重建……“绵阳力量”时刻准备着,灾难面前,我们绝不低头!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