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皇庙村:“采茶游”给茶农带来好“钱景”看
2018-04-11 10:07:00 绵阳文明网

  刚从茶树梢上采下的叶尖,经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工序,很快就变成了香气四溢的新茶。

  清明节当天,天空中飘着濛濛细雨。记者来到平武县大印镇皇庙村咏春茶厂,看到不断有外地游客来到这里,体验采茶与制茶的乐趣:厂房外面,几口手工制茶的炒锅周围挤满了人,有人用手在滚烫的锅里不断翻炒着嫩叶;有人将刚出锅的热茶揉捻成团,然后又将成团的茶叶散开,如此不断重复。炒锅周围,茶厂里的制茶师傅,正耐心地教游客如何炒茶。院内笑声不断,茶香扑鼻。

  “这几天正好制明前茶,所以来体验采茶的客人比较多。”茶厂老板康永春告诉记者。明前茶因采摘于清明节之前而得名,因清明之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发芽数量不多,芽尖生长缓慢,品质非常好,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说起茶叶,言语不多的康永春仿佛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年仅20岁的他就当起了茶技员,一边学习,一边指导村民如何种好茶,如何管理好茶树。

  大印镇地处清漪江流域,也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是天然种茶的绝好区域。也正因为如此,该处成为平武县重要的茶叶生

  产基地。连同周边的平通、豆叩、平南、锁江、徐塘等乡镇,这里分布着超过10万亩的高山茶,成为全国稀有的高山大窝茶叶生产基地。

  茶树多了,茶叶销售自然就成了问题。虽然周围近些年陆陆续续办了不少茶厂,但山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等现实,成为制约茶农发展的心中之痛。

  “遇到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来争抢茶叶,你给10块,他给11块;行情不好时,买茶的人影都看不到,眼看着新鲜的茶叶没人来收,老百姓真的是欲哭无泪。”康永春说。

  2001年,康永春投资20多万元办起了茶厂,在引导村民种茶的同时,自己开始生产茶叶。在茶厂的带动下,周围种茶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如今,在仅有500多人的皇庙村,茶树种植面积已有2000多亩,全村种茶年产值达四五十万元。仅种茶一项,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千元。因为种茶收入不错,外出打工的村民非常少。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让皇庙村的茶叶产业受到沉重打击,康永春也没能逃过这一劫:厂房墙壁开裂,烟囱轰然倒塌。但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天灾过后,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援助下,康永春及时维修好厂房和设备,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当时,看到茶厂又开始生产了,村民们仿佛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村民杨贵唐说。同是种茶大户的他,对茶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体会更深:行情好时,厂里收茶叶给的价钱不低,行情不好时,厂里照样包收,从来没有出现拒收茶叶现象。

  绝不让老百姓吃亏,现为村支书的康永春就得自己多担当。十几年过去了,他的茶厂规模仍然一如当初。“如果我的茶厂出了问题,周边几个村上万亩的茶叶就要‘打摆子’。”康永春说,“不管赚不赚钱,为了老百姓,茶厂无论如何也要撑下去。”

  前几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山里旅游,康永春办起了农家乐,将游客生态旅游与采茶、手工制茶体验结合在一起,走茶旅融合互动的路子,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乃至省外的游客,并带动了当地的茶叶销售。在春茶生产旺季,不少游客呼朋引伴,或携家带口来玩,有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临走之时,自然还会捎上大袋小袋的茶叶。

  “我计划再过两年,挣点钱后就把茶厂搬出去,把茶厂和农家乐的规模再扩大”。看着自己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康永春开始有了新的打算:让娃儿去经营农家乐,自己把精力腾出来,好好经营茶厂,让皇庙村的茶叶生意越来越红火。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