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扶贫+扶志 让贫困户真正“跑”起来
2018-05-21 14:10:00 绵阳文明网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脱贫攻坚,有了党委政府的扶上马、送一程外,更多的是贫困户要自己动起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的布局,当下平武更加注重精神扶贫、注重脱贫奔康的“里子”。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到1713户410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9%,2018年将实现贫困县“摘帽”。

  一直以来,平武县十分注重破解“不想脱贫”“不敢脱贫”“不能脱贫”“不会脱贫”等难题,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在破除旧俗中探新路、在激扬新风上寻良法,积极探索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转变发展观念 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

  很难想象,为了劝说一户贫困户维修加固旧房子,从平武县卫计局派驻高村乡光一村的“第一书记”王燕与村组干部前后登门超过20次。“他就觉得房子好撇都一样,没钱不敢修。”王燕告诉记者,针对该贫困户的情况,党员干部“对症下药”,千方百计打消顾虑。与王燕一样,大印镇立堡村第一书记何绪川也十分注重对贫困户观念的引导。他告诉记者,通过将发展传统产业与经济作物进行对比,让贫困户觉得发展产业有搞头。

  观念一转变,发展路子宽。平武县明确了部门的主帮责任、乡镇的主责责任、村组的主抓责任,群众的参与责任,十分注重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重点培养和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意愿,提振发展的“精气神”。

  开展干群“认亲戚”活动。帮扶干部定期不定期到贫困村召开群众座谈会,引导贫困户谈穷状、找穷根、治穷病,打消发展顾虑;通过与贫困户交朋友、把贫困户当亲人,帮助他们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观念转变。

  舆论氛围营造“全覆盖”。在贫困村、非贫困村实现脱贫攻坚宣传标语张贴无死角,努力形成“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的與论氛围;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以及新媒体等平台,全方位宣传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好做法、好经验等。平武电视台特开设“脱贫之星”宣传专栏,挖掘身边勤劳致富的典型,传播脱贫攻坚正能量。

  组团考察学习“开眼界”。通过到外地参观考察、入户算“明白账”等方式增强群众“靠自己骨头长肉”的意识,形成“村村树示范、组组创示范、家家争示范”的良好局面。响岩镇同心村村支书赖禄菊告诉记者,他们组团到德阳考察芍药种植,让大家打开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

  平武县委书记李治平告诉记者,扶贫不是养懒汉,要让贫困户真正动起来、跑起来,要十分注重选取脱贫群众代表组成宣讲团传播脱贫“好声音”,自觉担当起脱贫奔康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形成“我要脱贫”的共识。

  增强造血能力 破解“不会脱贫”的难题

  不久前,土城藏族乡历时一个月的就业脱贫品牌技能培训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40余名贫困户参加培训活动。夺得“技能脱贫之星”荣誉称号的贫困户彭金泉告诉记者,通过培训学了不少“干货”,将用自己的双手早日实现致富目标。在平武,像彭金泉这样通过参加培训学得一技之长的贫困户越来越多。通过焊工、电商以及羌绣等实用技能培训,增强了贫困户致富本领,解决了贫困群众因没有一技之长而“不会脱贫”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贫困户增收难、无致富门路的实际情况,平武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实现由“鼓口袋”向“富脑袋”的转变。

  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的作用。在全县248个村全覆盖开办“农民夜校”,通过采取讲座、现场培训、流动授课等鲜活形式,把农民夜校办成宣传党的政策的阵地、致富能力提升的平台、移风易俗的学校。

  开展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整合农业、就业、科教等部门培训资源,依托“人才扶贫大讲堂”“青年劳动者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专项人才培训计划,采取“流动课堂+固定课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能。

  着重培养贫困户现代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广大群众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多渠道销售绿色有机农产品。

  脱贫攻坚,核心在产业、关键在产业。在技能培训之外,平武还在为贫困群众谋求好产业方面下功夫,发展做到持久稳定。平武持续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坚持把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脱贫致富的战略主导产业;有序推进“135”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县布局1个“平武中蜂+”主导产业外,还在全县因地制宜发展平武绿茶等3个区域支柱产业以及水果等5大特色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好路子。而全县大力推广的“平武中蜂+”扶贫套餐产业,则为广大贫困户酿造“甜蜜事业”、闯脱贫新路。

  激发脱贫斗志 凝聚“我敢脱贫”的勇气

  南坝镇洪溪村杨兴菊被村民称为“震不跨的杨首富”。在“5·12”特大地震中,杨兴菊失去了丈夫,2013年的泥石流灾害又冲垮了她新盖的房子。杨兴菊从洪溪村的“首富”变成了贫困户。但她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以及自己不等不靠的努力下,再次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典范。南坝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镇上时常用杨兴菊的例子来教育全镇的贫困户,坚定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平武十分注重通过挖掘、树立一批身边的发展典型,帮助广大贫困户树立脱贫攻坚的主体意识,摒弃“等靠要”思想。深入基层挖掘典型。深入挖掘自强自立、勤劳致富先进典型,通过“拒绝等靠要、活出自强风采”的贫困户胡元志、“身残志坚、勤劳致富”的陈习华以及身患直肠癌晚期依旧不忘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贾光清等一批脱贫致富模范并予以表彰,影响和改变“等靠要”依赖思想和“不劳而获”懒汉心理,最大程度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倡导勤奋致富观念。在资金扶持、评优评先、好人推荐等工作中向自力更生的贫困户、艰苦创业的致富能人群体倾斜,帮助他们加快发展;引导、促进贫困群众比学赶超、提振精气神,用自己辛勤劳动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注重发挥能人示范作用,“催化”贫困户向能人看齐,实现能人带“能人”的辐射效应。

  传播脱贫攻坚“好声音”。选取脱贫群众代表组成宣讲团传播脱贫“好声音”,自觉担当起脱贫奔康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各乡镇、村(社区)开展专题宣演,利用宣演的时机表彰当地乡镇村社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涌现出的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