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绵阳:绿色突围 美丽乡村渐行渐近
2018-07-16 10:52:00 绵阳文明网

  江油丘区、山区占比高达92%。如何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的框框,实现高产高效、节本增收、优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江油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始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13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实现“现代农业兴起来,生态绿色搞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加法 养猪也“绿色” 

  7月5日,双河镇牛踩石村的村民付祥兵,吃完早饭,骑上摩托,与邻村的刘仲伟一道,赶往位于村里地势最高点的“鑫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班,此刻2200头猪正等着他们喂养。

  这里的两栋“1100”型生猪代养场,实现了从“二师兄”的吃喝拉撒,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全自动化。而猪的粪便经发酵处理形成沼液,由管道依山而下精准滴灌到400亩果蔬的根部。

  两年前的6月是生猪养殖业盈利的高点,那时一头猪能赚到1000元。但自去年开始全国生猪价格持续走低,牛踩石村的村民们却依靠“生态循环”这套现代生态种养模式“逆势得利”,55户贫困户获得每亩180元的收益。今年预计将获近6万元的收益,其中80%分配给村民。

  “代养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免除了市场价格波动起伏的销售风险,按照与大企业约定的建设管理,就可以坐地分红。”双河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邓丽说。

  如今,这种“绿色”正悄悄改变全市沿袭多年的传统种养殖的“旧颜”。目前,47栋“1100”型生猪代养场,散布在新安、小溪坝、重兴、大堰等乡镇,依托着正大集团等大型农牧集团,深度融合“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粮和猪-沼-林”模式与种植业,让绿色催生金钵钵。

  “到2020年将建成“1100”型生猪代养场300栋,存栏5000头母猪的种猪场5个,建设有机肥加工厂3个,达到‘市场大循环、合作中循环、园场小循环、家庭微循环’的最终目标。”市农牧局负责人表示。

  减法 减肥又减药 

  走进地头,笔者发现农民种地大水大肥猛药的习惯变了,杀虫灯、粘虫板、生物防治等越来越常见。为了让农民更快接受控肥控药的新技术,江油想了很多办法。

  在永胜镇,他们从去年伊始,开始在桐柳、高庙、红莲、水牌楼等9个村的高标准农田上,通过“白酒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全面打造以“五粮液”酿酒粮为特色的全国知名万亩专用粮基地,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蝶变。

  村民把土地承包给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经过测土配方施肥,一亩田能减少化肥使用量3成。另外,通过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推广公认的高效灌溉最佳技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可少用农药两到三次。“尽管粮食的产量降低5%至10%,但品质较高,价格反而比以前高10个以上百分点。”永胜镇有关负责人说。

  “农业薄膜、包装物、农药瓶等废弃农药包装是重要的面源污染,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镇上广泛宣传发动农户和合作社,将农药袋返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返给厂家,由厂家集中处理,防止造成面源污染。全市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绿色防控覆盖率7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6%,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616吨。

  生态种植,少不了模式创新。眼下,在永胜、新春、贯山、枫顺等乡镇,“稻-鸭”共育、“稻-鱼(蟹)”共育、林禽复合等更加绿色、更加生态的生产方式成为“时尚”。贯山镇养殖户薛青刚便是其中之一,他让稻田与螃蟹“生活”在一起,营造出一个稻田生态循环系统。不算省下来的农药钱,2017年他卖掉稻米和螃蟹,收入近2万元。

  定制 吃掉小秸秆 

  仲夏丰收季节,大堰镇、永胜镇等乡镇的小麦丰收了。由于秸秆密度小、占用空间大易腐烂,且收集、运输和储存较困难,如何处理大量的秸秆?江油的农业工作者们经过研讨,除了做饲料、原料,秸秆还田还是主要出路。

  在永胜镇,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总向笔者描述了麦收时的情景:收割机先作业,籽粒被汇集到粮仓、秸秆被粉碎后平铺在麦地中间。随后,中置式秸秆打捆机将粉碎的秸秆捡拾、打捆,原本散落的秸秆变成了结实的麦秸捆。免耕播种机再把秧苗播种。整个过程结束后,原来的麦田和油菜田就变成了水稻田。

  “同时,我们还在实验使用腐熟剂,每亩只需花费10余元钱,就能加快秸秆腐烂,代替还田后常要增施的价格更贵的氮肥。”永胜镇镇长李杰说。

  虽说秸秆“用处不大”,但作为生物质能资源是“十分宝贵”的一种。江油看准秸秆综合利用的未来优势,以八一镇中科国兴公司为核心,在全市培育推广建设了8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年消化秸秆10万吨以上。

  如今在江油“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可感可知”,不少农业主体主动将生态循环的理念融入到生产发展中,以生态循环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