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绵阳:用心“绣”出全面小康新图景
2018-11-07 15:04:00 绵阳文明网

  一年四个季节,安州都萦绕着丰产增收的喜悦——

  雎水镇白河村的千亩荷花,吸引了上万游客;秀水镇青松村的梨儿黄了,村民贺光力看着成交的订单笑得咧开了嘴;乐兴镇猕猴桃熟了,果农们忙着采摘鲜果,一派火热……

  宁静美丽的小村庄里,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一条条平整的公路蜿蜒交错,货运车辆来来往往,村民面带笑容、步履轻快……

  这就是安州。蓝天白云,是这里的底色;鸟语花香,是这里的基调;明礼诚信,是这里的风格。

  脱贫攻坚拔“穷根”摘“穷帽”,正不断为这幅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安州计划退出的5154名贫困群众和14个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

  “奔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是安州把脱贫攻坚战引向深入的最好注脚。

  “今年以来,安州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新部署、新要求,以‘业兴、家富、村美、人和’为目标,举全区之力打好‘春季攻势’、‘夏季战役’和‘秋季攻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区委副书记胡斌的话语铿锵有力,道出了安州脱贫攻坚“成绩单”背后的密码。

  建档立卡

  建制明责构建协同作战机制

  精准扶贫,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扶持谁?

  根据资料,2014年,安州区有24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6.14%,插花式贫困是这里“难啃”的硬骨头。对安州而言,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硬仗。

  战斗,从精准识贫开始。

  在区委、区政府组织下,数千名“扶贫战士”戴着“放大镜”,挨家挨户上门查询登记,摸清底数,获取农户的各项信息资料,并分“户”建立“家庭档案”。

  不仅如此,还将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及党员登记造册,建立“专项档案”。

  通过群众申请、村民会议评议公示、层层上报等程序,很快,所有贫困户精准地识别出来,安州的脱贫攻坚战,发力有了方向。

  精准识贫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安州坚持“区负总责、乡镇抓落实”工作机制,成立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置“一办七组”和“十大攻坚团队”,统筹兼顾,挂图作战,因村因户因人调兵遣将。

  “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一系列扶贫脱贫的生动实践,吹响了安州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我们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坚持适度超前又贴近实际的思路,制定出台相关文件。”胡斌告诉记者,安州先后制定出台《安州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46条硬措施》《安州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等20多个系列配套文件,全力夯实了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全面充实调整229个有脱贫任务的村帮扶力量,高规格组建24支驻村工作队,累计派出6008名帮扶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户。

  根据脱贫攻坚各阶段不同情况,通过与贫困户进行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解释,更好地推进各个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创新建立返贫预警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对于处在贫困临界点的群众加强关注,随时排查,并建立100万元的专项基金,用于帮助困难群众。

  同时,抽调12名科级领导干部成立脱贫攻坚督查组,抽查贫困村124个(次),发现问题282个,全部“点球”通报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到位。

  在安州区乐兴镇民生村,该村纪检监督员曾汉舜时常拿着一张表格,帮助村里的留守老人对单清查,老曾一边帮群众清查记录,一边普及扶贫政策和红利。

  “村子里有许多年轻人在外打工,留守的老人不能清楚记住扶贫政策,大家就找我来多转转,群众信任我肯定立即行动。”老曾笑笑解释道。

  老曾手中的表格,是安州区在专项治理中发放给村组干部、群众的惠农惠民资金类别明细表,内容涵盖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11项政策补贴,群众可根据表格查看可领取的补贴。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精准识别,弄清楚了真正的贫困人口,让扶贫由“大水漫灌”走向了“滴水浇灌”;责任机制的建立,则明确了责任担当,确保了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

  因地制宜

  创新融合凝聚攻坚强大合力

  脱贫攻坚带来了空前的政策优势,是否就此“等人送小康”?

  “不!”安州的回答坚决而响亮。

  “插花式贫困是难题。”安州区扶贫开发局局长成蛟龙给记者亮了家底,对于安州而言,230个村中,除了24个省级贫困村,其他贫困户零星分布在其余村落。

  “相对于贫困村得到的资金支持,非贫困村得到的相对较少。”成蛟龙说,今年,安州将插花式非贫困村扶贫,纳入工作重点,从专项扶贫资金中拿出钱,精准帮扶。

  同时,壮大“插花式”贫困地区的专业帮扶力量,破解返贫风险高、相关政策理解不透等困境。

  在产业发展道路上,该区创新通过“乡村+电商”“乡村+文创”等融合发展方式,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引进来,闯出了一

  条“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

  过去的安州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村组水泥路硬化率低,成为阻碍当地许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

  区委、区政府决心搬走这一“拦路虎”,今年以来,全区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88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7个,不断提升路网承载功能,着力构建内部大环线交通网络。

  资料显示:截至8月底,安州新建贫困村道路25.4公里,累计向1281名贫困户发放低保金246.3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财政贴息2338笔253.38万元。

  如今,行走在安州的田间地头,一幅美丽的“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绿色健康、和谐发展”的产业扶贫画卷已然铺开。发展,也有了底气。

  去年底,沸水镇引进“安驿·箱几”旅游项目,落户枫香村。风格各异的箱体式客房错落,以青山为背景,有致地排列着,掩映在果树中。

  “员工百分之八十都来源于本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问题。”沸水镇党委书记高银兵表示,项目还计划安排导游对当地农副产品进行推广销售,同时,带领宾客体验农事活动,增加村民收入。今年3月,枫香村已被评为全省19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杨丽是枫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成了安驿·箱几的服务员。“试营业期间一个月有1700多元,以后是2200元的工资。”杨丽高兴地说,客房服务的工作不仅轻松,还能照顾到家里,再适合她不过。

  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号角吹响在安州大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精准脱贫攻坚的新高潮,探索出一系列创新实用的扶贫新模式。

  日前,雎水镇东林村一大早,村委会早已人声鼎沸,到处摆满了鸡、鸭、蔬菜、瓜果等各色各样的农特产品。琳琅满目的农家土特产和穿梭来往的人流,让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变得格外热闹。

  贫困户张钟礼找到一小块空地,放下背篓,期待专程来“赶集”的“顾客”上门。不到两个小时,老张就卖掉了带来的土货。数着到手的钱,他止不住的感叹:“党委政府办法好,让我这个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够把东西卖出去!”

  这样的赶集日如今在安州已是常态。一年多来,该区每月在各乡镇,通过电商平台,利用线上、线下两个销售端,进行“赶集式”扶贫农副产品交易。

  据介绍,赶集日前,村两委将提前统计好贫困户待售农产品。既能帮助老百姓卖出东西,又拉近了干群距离,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组数据说明改革成效:今年6月以来,安州已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50余场,现场交易额达48万余元,1400余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50余元。

  软硬兼施

  连战告捷叩开全面小康幸福门

  幸福是什么?对于贫困户来说,幸福就是拥有一个能遮风挡雨温暖的家。

  安州区委、区政府不搞“一刀切”,因村制宜、因户施策,按照分类处置、因户施策的原则,今年安州全面消灭了土坯房,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0户,实施贫困户家庭环境改造提升200余户。

  如今,行走在安州的田间街头,红砖青瓦、青山环绕,美丽如画。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既看重“面子”,又注重“里子”。在安州,脱贫不单是经济脱贫,而是经济、思想和文明的全面脱贫,以永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大力改善乡容村貌的同时,区委、区政府着力促进乡风民俗、群众道德水准、文明水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百家比,千家看”行动在安州秀水镇展开。

  通过贫困户看非贫困户、非贫困户看党员干部、村民齐看示范户,户比户、组比组、村比村的方式,引导每家每户爱清洁、讲卫生,从而改变个别精准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养成文明习惯。

  湛蓝的天,葱绿的树,一间小平房掩映其中,环视四周,不仅没有垃圾,就连掉下的树叶都整齐堆放在一起,整个院落整洁有序,这是连续数月获得“最清洁”表彰的青松村村民何友全的家。

  “把家里打扫干净,自家也住得舒坦。”何友全说,“家里干净了,生活好像一下有了朝气,有了盼头,咱也把日子过得像城里人。”朴实的话语,折射出文明新风已经吹进了当地农民的心里。

  不止秀水镇,安州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在每个乡间村头全面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消除卫生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环境状况明显改观,风貌品位上档升级。

  为了给群众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法律知识、市场信息、种养殖技术等支持,选派乡镇农技、畜牧等人员作定点联系辅导员,现场讲解种养技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其现身说法,提高农民群众致富能力。

  同时,因需施教,开设“政策宣讲必修课

  堂”“基础技能主导课堂”“乡风文明家常课堂”三大主课堂,针对不同人群,增强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开展各类与群众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相关的基本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学文化、讲文明、树新风的热情,真正做到农民夜校“根在基层、用在基层、活在基层、热在基层”。

  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全区群众中形成了“人人争文明,个个讲风尚;人人讲奉献,个个讲友爱;人人争先进,个个比成绩”的安州新时尚,“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春季攻势”“夏季战役”连连告捷,仅是安州脱贫攻坚中的“小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们稳中求进,奋发有为,农村不断增绿变美,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精准脱贫连战连胜。”胡斌说,安州将继续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带领农村贫困群众一起叩开同步全面小康大门。

  这,是安州的庄严承诺。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