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北川:扬长避短,让“合村”变“活村”
2020-09-22 11:26:00 绵阳日报

  村是乡镇的构成主体,是治理体系的最末梢、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巩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的改革成果、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北川羌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按照问题导向、基层导向、利民导向、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做深做实相关工作,全方位、深层次、持久性推动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让基层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产业大党委搭台 集众智众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永昌镇新华村是今年5月新挂牌成立的村,由原建国村、石梯村合并而成,合并后全村幅员面积7.9平方公里,辖17个村民小组995户2366人,合并后有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8家,有着以蓝莓、李子、柑橘、猕猴桃、无公害水稻、稻田养虾基地为主,特色珍稀苗木、中药材、雷竹、蚕桑等为辅,占地1900余亩的连片产业园,是永昌镇精品农业公园核心区。

  然而,新华村的产业优势虽然突出,却面临长期“单打独斗”的销售短板问题。为突破这个困境,永昌镇在村级建制调整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大胆探索,深化产业大党委,将各村的技术、营销、劳务等人才全部纳入产业党委,下设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劳务协调、产品营销、矛盾调解等支部和党小组,充分发挥产业大党委组织引领作用,将群众思想统一起来、资源统筹起来、力量汇聚起来,全面助力产业联动、连片发展。

  “我们村上有自己的德衣布(扶贫超市),以前从来没想过卖东西还能这么方便。”新华村10组的李云富是一名贫困户,在产业大党委的带动下种植了中药材白芷,于2016年顺利脱贫。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在2017年,产业大党委指导其种植了凤凰李,并从育苗、护理等方面全程给予技术指导。

  在新华村,类似的种养殖户有40余户,产业大党委通过全面走访摸排,纳入服务台账,全面跟踪服务,确保稳定增收。

  今年8月以来,面对连日的暴雨和洪涝灾害,产业大党委更是挺在了前面。“我们闻汛而动,联合镇党委第一时间组织起了灾后产业自救队伍。”在新华村猕猴桃基地,由生产部党小组招募的党员志愿者们帮助果农疏通排水沟渠,稳固枝条,对套袋积水猕猴桃及时排水;产品营销党小组为果农开通爱心助农绿色通道,协助果农通过农村淘宝、易农网等方式进行批发、零售,同时通过公众号、微信群以及口口相传等方式宣传推广。源源不断的爱心订单,汇聚成一股希望之绳,把安心和增收牵引到永昌镇的猕猴桃基地。

  “我们做了个统计,永昌镇的各大猕猴桃基地今年产量可达130余万斤。”永昌镇产业大党委书记母贤斌说,“只要发挥好产业大党委的产、供、销作用,及时做好排水、下树和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就可最大程度避免因暴雨洪灾带来的影响,确保果农稳定增收。”

  回引优秀致富带头人 担纲群众增收致富“领头羊”

  通泉镇紫霞村、紫山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也是省定贫困村,一半以上青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村里留守大多是老幼妇孺,村两委带头人难选,村里种植的猕猴桃、香妃枣、芋头等也是零散分布。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由于两村相邻,加之产业基础较好,将紫霞村、紫山村合并为双紫村。为加快推动双紫村产业发展,通泉镇积极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双紫村乡村振兴推进工作小组,动员回引优秀致富带头人吴万明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该村逐步形成了猕猴桃、香妃枣、特色民宿等产业。

  要发展壮大产业,基础设施是关键,随着精准扶贫系列措施的落实落地,双紫村硬化拓宽村道10.3公里,实现硬化道路户户通,群众有了“康庄道”;修建提水站1座、蓄水池33口、水源池1口,修建1500米沟渠、3000米饮水渠,群众喝上了“放心水”;发展猕猴桃基地450亩、套种芋子400亩,建成农家乐2个,冷水鱼养殖基地2个,解决群众增收难问题,群众有了“致富果”。

桃龙藏族乡民居

  在吴万明的带领下,村里老百姓看到了村里的变化,外出青壮年陆陆续续回乡发展。“有劳动力,就有了希望。”吴万明组织成立了紫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构建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代购代销各类农产品,年均销售收入达到490余万元,全村几乎人人能念“生意经”。

  “吴万明在外闯荡,多年来参与管理企业,介绍吸纳本地群众务工,解决本地剩余劳动力,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我们都很感激他。”村民张志贵说。

  特别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压力,双紫村灵活开设“农民夜校”“田间大课堂”,邀请蔬果种植专家、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半年来,开展种植技能培训2次,邀请农科院专家现场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300余人,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吴万明表示,双紫村将继续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路子,积极搭建返乡人员创业平台,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

  “老百姓信得过我,选我当村支部书记,我非常愿意为大家出力。”吴万明说,“现在我们村的班子很强,工作经验丰富,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双紫村近期发展的规划,现在基础设施配备齐全,群众基础好,大家齐心协力,双紫村肯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双紫村的变化只是北川的一个缩影,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以来,北川精准设置选任门槛,创新开展农村“头雁”提升行动、后备力量“育苗”行动,立足选出一批能够扎根山区、善于推动发展的优秀带头人。目前全县101个涉改村全覆盖实现“一肩挑”,选聘346名离任干部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专干,成功回引优秀农民工村干部44人,这些优秀人才成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

  道德法纪先行 以村合带动民族大融合

  “我认为杨进成应该在家庭产业发展方面多学习,他家发展中药材的条件相当好,但他总是吊儿郎当没个计划,所以没挣到钱。”“确实是,小杨啊你是个大小伙,一定要早点改掉懒惰这个毛病,勤劳才能致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桃龙藏族乡五龙村活动室里,几位老人正对村民杨进成提着批评意见。杨进成站起来连连致谢:“谢谢各位,我一定改正缺点,以后还要请韩书记在产业发展上多给我指导一下。”在场人员纷纷为杨进成这种敢于认错、决心上进的态度鼓掌。这是桃龙藏族乡五龙村2020年道德法纪评议堂的一次专题评议。

  桃龙藏族乡面积62.66平方公里,人口仅3258人,却有藏、羌、彝、满等13个少数民族2540余人,占全乡总人口的78%。五龙村是今年村级建制调整中新成立的一个村,由以藏族为主的芽地村和以羌族为主的桃红村撤并而来。如何根据资源优势互补、利于长远发展的原则,将各少数民族团结起来凝心聚力搞发展,是当地乡村两级党组织思考得最多的事。

  “团结就是力量,只要群众一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文化,利用党委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以丰富的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群众,形成文明新风尚,过上幸福新生活。”桃龙乡党委书记熊英说。

  “道德法纪评议堂是乡党委带领我们进行村级治理的一项专题活动,每个村都成立有道德法纪评议队,队员都是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为人正直的村民及乡贤等,他们不但要评村里的先进、负面典型,还要对村两委的工作进行评议。”据五龙村临时党支部书记韩贵文介绍,道德法纪评议堂的目的就是把思想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评议的方式也非常灵活,涉及隐私、不宜公开的个性问题上门评,突发事件就地评,共性问题、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公开集中评……这支队伍的存在,既是对村支两委工作的有力监督,也为引导村民形成遵法纪、讲道德、守秩序的好风气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作为山区、民族地区的典型,桃龙藏族乡党委在抓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上大做文章,创新构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四个一”矛盾调解机制、“五个一”平安建设机制,通过组织引领凝聚群众、典型示范带动群众、自我管理教育群众、文化德治涵养群众,不断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以文化德治进行乡村管理成为桃龙乡最大的亮点,建立一个道德法纪评议堂、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招募一支“蒲公英”志愿者队伍、传承一次家风家训、搞好一批民族文化品牌活动成为乡村文化德治的五个有力抓手,至今已坚持了4年。

  付出必有收获。近年来,桃龙藏族乡先后获评市级文明乡镇、2A级基层党委、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芽地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大鹏村获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四川省十佳乡风文明村和省级四好村等;桃龙藏族乡乡风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多次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该乡群众告诉记者,“我们乡的各民族同胞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吴丽萍 记者 杨檎 文/图)

编辑:站点管理员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