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挚爱"第二故乡" 老画家倾注40载心血重绘《江油八景》
2018-09-14 15:15:00 绵阳文明网

  江油作为李白故里,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而古代《江油县志》中记载的“圌岭飞桥”“龙门晓月”“雾山灵雨”“西平古渡”“阳坡晚晴”“天柱樵歌”“匡岫贤踪”“金光仙洞”等《江油八景》(不含原彰明县,彰明县另有《彰明八景》)及其赋诗,即是文人先贤对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精彩归纳与提炼,其中也饱含了历代江油儿女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眷恋。

  “这一套《江油八景》,是我七几年写生的第一套底稿吧!”近日,从长钢四分厂退休的老画家、72岁的刘殿华先生在家中的创作室里向记者展示了已发黄的全套《江油八景》画稿。他说,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第二故乡”的挚爱,铭记江油美丽乡愁,他40余载辗转奔走江油大地,倾注心血数易其稿描绘古《江油八景》……

  刘殿华,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阜城,自幼喜爱画画,曾师从著名画家杨世久先生,学习国画10余载。1971年,为响应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25岁的刘殿华舍去当时艺术发展的大好环境和前程,奔赴江油武都长钢四分厂,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生产第一线。

  当时由于工厂百废待兴,还未来得及建好职工生活区,刘殿华被安排租住于武都镇上的居民家。在朝夕相处中,刘殿华发觉房东邓文师傅虽说是个石匠,但祖传的技艺却不简单,擅长利用武都镇附近的观雾山的黑色石料(即“雾山石”)雕刻大大小小各种艺术品。那流畅、洗练的线条,细致入微的刀法,给予刘殿华练习国画工笔的启发;而刘殿华的国画视觉和构图,也让受益匪浅。于是,两人很快结成了“忘年之交”。

  有一次,刘殿华在邓师傅的石刻作坊中发现两件即将完成的雾山石刻作品:“圌岭飞桥”“匡岫贤踪”,只见窦圌山、大匡山的自然景观和“铁索飞人”“李白练剑”的人物形象在邓师傅的一柄不起眼的刻刀下,被刻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顿时,刘殿华不禁拍手叫好。邓师傅如数家珍地说:“你没见过吧,这就是我们古代的‘江油八景’,现在看起来还是很美吧!”

  “江油八景”?哪里有图谱呢?在邓师傅的引荐下,刘殿华结识了当时的江油文管所副所长罗顺祥,从他那里获赠一册翻印的清雍正版《江油县志》。该书不仅有对《江油八景》的简要记叙文字和赋诗,而且最后还有《江油八景》的8幅简易、残缺的图谱。刘殿华顿时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从那以后,刘殿华将重绘《江油八景》作为业余学习的重中之重。他利用假日,怀揣《江油八景》图谱到处去按图索“景”。

  40载光阴一晃而过,在艺术道路上刘殿华早已收获满满。“但《江油八景》才是我的最爱,我要在有生之年一直画下去!”刘殿华一面展示各个时期创作的《江油八景》,一面跟记者讲述他多年的心得。40多年来,自己早已将重绘《江油八景》视为艺术的追求,差不多每隔几年都要重画一回。而每次都要采风故地重游,去领悟江油山山水水的灵性,去感悟江油先贤的对家乡情感和情怀……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