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中国文明网 | 四川文明网 | 部网旧版

补短板、强弱项,下足“绣花功夫”——三台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2020-03-26 15:45:00 绵阳文明网

  连日来,三台县各级干部深入贫困村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围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和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下足“绣花功夫”,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以来,三台县以脱贫攻坚挂牌督战为抓手,扎实开展“补短板、强弱项”和问题整改“清零”两大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坚决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坚决把落下的攻坚进度赶上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

  A聚焦短板 实行挂牌督战

  目前,三台贫困户、边缘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4000元以下的分别有6470户、654户,是实现高质量脱贫的最大短板。

  紧盯最大短板,三台县迅速出台《低收入贫困户和边缘户十一条帮扶硬措施》,确保3月底前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立即开发1500个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鼓励低收入贫困户、边缘户借支产业扶持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入股“3+2+N”产业经营主体,力争6月底前实现首次分红。将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贫困户、边缘户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攻坚期内给予6-12个月的减退期,再补充200万元预警处置基金,在6月底前切实解决好边缘户教育、医疗保障的应急救助。增加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落实兜底保障,既解决“眼前之困”,更注重“长远之计”。

  为实现高质量脱贫,三台县全面启动挂牌督战工作,制定出台《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建立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县委副书记、副县级领导、行业部门“三张督战责任清单”,实行县级领导“领战”、县级部门“会战”、镇村“主战”,构建县级领导、部门、乡镇、村四级联动督战体系。

  按照三台县委要求,连日来,县级和部门领导、干部职工全部下沉到一线,对联系贫困村进行全覆盖督导检查,主动作为大干、苦干、巧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汇聚拼搏奋进、攻克“堡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的磅礴力量。

  B强化基础 增强发展后劲

  “现在住上了好房子,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近日,记者在郪江镇郭家村采访时,村民万树林高兴地说,能过上好日子,全靠党的好政策。

  郭家村是典型的偏远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缺乏支柱产业,农户收入全靠外出务工。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帮扶下,昔日的“穷山沟”华丽转身。万树林是郭家村5组人,因缺乏技术又要照顾年迈的父亲,无法外出务工,经济非常困难,父子俩只能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2018年,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他和父亲住进了集中点的新房里。如今,他以土地入股村合作社,发展柑橘种植,自己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上万元。

  安居才能乐业。三台县率先在全省提出“农村危旧土坯房攻坚战”,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农村土坯房进行“改拆建”。据了解,仅去年该县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826户10252人,土坯房拆建95367户,建成居民聚居点318处,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项目354个。

  最让万树林感到开心的是,以前上街或是走亲戚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巴路,如今上街坐车十分方便,“面包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郭家村共修建村社水泥路20余公里,连通了至郪江镇和观桥镇的乡际公路。村支部书记刘兴兵说,2020年,村里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修通入户道路,同时整修塘库堰和水渠,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着力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和短板,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投入,三台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影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开展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全面补齐898户贫困户、232户边缘户、6125户其他三类重点对象户土坯房改建“硬骨头”,坚决消除危旧土坯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1.6亿元,全面掀起基础设施强化建设。

  C发展产业 助力脱贫增收

  眼下,正是麦冬收获季节,永明镇梓潼庙村村民们忙着采收麦冬,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水肥到位,麦冬长势好,收入也高,一亩地收入随便都在8000元以上。”正在采摘麦冬的李远文告诉记者,产业发展起来,日子是越过越幸福。

  梓潼庙村是省定贫困村,该村过去以传统种植为主,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产业布局,兴建产业基地,将麦冬和藤椒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目前全村麦冬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2019年,该村整村脱贫摘帽。

  将贫困户覆盖到镇乡“主导产业+辅助产业”链条上,三台建立起了以麦冬、藤椒、生猪三大特色产业和粮油、蔬菜两大基础产业为主导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大发展,并结合贫困群众生产资源,大力推进扶贫产业与多种经营形式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业示范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提升产业扶贫“造血”功能。同时,加大对扶贫产业资金奖补到户和对村级集体产业的重点支持,使扶贫产业建设既有面上覆盖,又有点上支撑。

  为帮助贫困村选准产业、发展产业,该县大力推行“农技员+贫困户+”模式,组织选派科技干部深入到贫困村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科技人才对精准扶贫攻坚服务的全覆盖,并针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种类和需求,逐一开展扶贫产业对口培训,提高贫困户自主就业、发展产业能力。

  同时,全域推进“三变”改革,用好用活7400余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全面推广“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

编辑:scmy_lihw

宣传动态

公示公告
图片新闻

关于网站联系我们信息曝料稿件报送

主办: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 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蜀ICP备11006973号-6 川预审0DZ0-VV26-N6F0-6ZH0号 川新备09-00034